只有错误的理论才会被证伪,正确的理论绝不会被证伪

主流理论认为: 理论必须是可以用实验证伪的,才是自然科学。 从数学逻辑得到的结果,对的就是对的, 数学证明是错的就是错的。 数学结果不能证伪,因此数学不是自然科学。 但是这种观点经不起推敲。 物理的伟大理论结论,都是通过数学逻辑得到的。 实际上, 无论数学、物理,还是化学 只要理论是对的,就不可能被实验证伪。 只有错误的理论,一定会被证伪,不论它是数学的、物理的、还是化学的。 “只有实验验证了的理论才能被认可”的意思是不认可理论研究 科学的逻辑就是数学 科学更是提高实验技术、堆积实验现象,还更是提升理论认知,建立学科理论 数学是科学;科学更是逻辑,科学更是理论 […]

寻找 生命内在运行规律的 结构性因素

寻找 生命内在运行规律的 结构性因素1外部变量取常规值 如正常饮食无病毒车祸2 只剩内部因素 与外部周期因素(天人感应)温度年 光线日3 全身只有两个系统 神经 血循环神经兴奋调控血流(饭后肠胃 运动四肢)所有血管被肝交感控制排除主观因素 大脑体神经4 即 结构性因素 为血液分配机制 […]

成功的真谛:超越财富的多维追求?

在现代社会,财富往往被用来衡量成功。根据一项最新调查,美国人普遍认为,需要净资产达到530万美元和每年27万美元的薪资才能被视为“成功”。然而,这样的标准究竟能代表真正的成功吗?或者,我们应该从更广阔的角度重新审视成功的定义? 财富:成功的一个重要维度 不可否认,财富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基础可以为人们提供稳定的生活条件,赋予更多的选择自由。高收入不仅能够满足日常需求,还能支持更高质量的教育、医疗和养老资源。此外,财务上的安全感能够缓解许多生活中的压力,让人更有能力专注于事业和兴趣。 然而,数据显示,只有少数美国人能够达到调查中的财富标准: 净资产530万美元:只有约2-3% 的美国家庭拥有超过500万美元的净资产,这主要集中在财富最高的精英群体中。 年薪27万美元:年收入达到这一标准的人口比例约为2.5%-3%,主要来自高薪行业如医疗、法律、金融和科技。而普通美国家庭的年收入中位数仅约74,580美元,远低于这一水平。 这说明,这种基于财富的成功标准对于绝大多数美国人而言是难以企及的。 成功的多维定义 仅以财富衡量成功显然过于片面。成功是高度个人化的,它包含了多种维度——心理满足、人际关系、职业成就、社会贡献,甚至是生活的平衡。 对许多人来说,成功可能意味着: 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认可; 维持幸福的家庭关系; 培养深厚的友谊; 为社区或社会带来积极影响; […]

“逻辑”与“逻辑学”(5)

[敬请读者注意] 本人保留本文的全部著作权利。如果哪位读者使用本文所描述内容,请务必如实引用并明白注明本文出处。如果本人发现任何人擅自使用本文任何部分内容而不明白注明出处,恕本人在网上广泛公布侵权者姓名。敬请各位读者注意,谢谢! “逻辑”与“逻辑学”(5) — “逻辑学”的理性或经验性(“量子力学的逻辑”为例) 程京德 在人类所有文化活动的语言文字交流当中,“逻辑(λογική/λόγος, logique,Logic,logik, 論理[ろんり])”是最频繁地被用到的词汇之一,同时也是最多义/歧义的词汇之一。那么,到底什么是“逻辑”?其涵义究竟为何?对于这个问题,随便问十个人就可能会得到十个不同的回答。另一方面,尽管希腊语及法、英、德语等中“逻辑”和“逻辑学”通常都是用一个词汇来表达,但是在日语和中文中,“逻辑”和“逻辑学”都可以是(但未必一定是)用两个词汇来清晰地区分表达的。所以,在理解世界各主要语言文字表达的时候,都有基于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区分清楚“逻辑”和“逻辑学”的需要。实际上,在人类所有文化活动的语言文字交流当中的绝大多数场合,“逻辑”一词并非指称“逻辑学”而是指称各种各样的具体场景,其中有些场景甚至很难说与“逻辑学”相关。本文试图澄清“逻辑”与“逻辑学”的诸多异同[1-4]。 具体的“逻辑”,应该是经验的。而作为抽象科学的“逻辑学”,其本性究竟为何?这是一个逻辑哲学中长期讨论的问题。本文仅以“量子力学的逻辑”为例,介绍相关讨论。 “逻辑”是经验的 “在一般语境下被正确地使用时,作为一种抽象性质或者评价标准,‘逻辑’通常可以指的是陈述(请注意,并非思维!)的清晰性、合理(合规)性、或者一致(无矛盾)性;作为一种具体事项,“逻辑”通常又可以指某个客观逻辑规律、某个推理过程或者推理场景。”[1] “如果某个人所陈述的推理过程是清晰的、合理(合规)的、一致(无矛盾)的,我们通常会说他/她的陈述是‘合乎(有)逻辑’的;相反,如果某个人所陈述的推理过程不清晰、不合理、跳跃性大、前后矛盾,我们就会说他/她的陈述是‘不合(缺乏)逻辑’的。对于某个具体的客观逻辑规律、推理过程或者推理场景,我们会说‘这个逻辑’、‘那个逻辑’、‘XXX的逻辑’等等。”[1] 所以,“逻辑”,当被用于指称某个具体事物时,一般是依赖于某个具体场景,亦即,是经验的。 “逻辑学”是理性的还是经验的? […]

氢气吸入用于头颈部癌症放化疗辅助治疗!【多国临床试验】

这是泰国学者和日本学者联合开展的研究。吸入1200毫升每分钟氢气,在临床上标准的放化疗前吸入氢气,共33次,每次吸入1小时。研究结果发现,患者没有因为吸入氢气导致不良效应,令人吃惊的是,发现这些吸入氢气的患者,放化疗导致的典型副作用明显减少,例如口腔粘膜炎症和白血病下降这些常见治疗副作用。这一研究由于规模比较小,只有10名患者,一年随访也有1人死亡,1人转移。但结果仍然鼓舞人心。 许多渴望使用氢气疗法的癌症患者,都希望氢气能帮助到自己,但要清楚的是,氢气不一定能直接治疗肿瘤,因为这方面的证据非常薄弱,但作为辅助疗法,减少传统的治疗副作用,其研究证据越来越多,也非常符合氢气效应的基本逻辑。千万不可因为盲目相信氢气能带来神奇,而忽视了有效治疗的措施。 Pilot feasibility and safety study of hydrogen gas inhalation in local | OTT. […]

名家博士论文66:我国湿法冶金开拓者陈家镛博士论文1951年伊利诺伊大学

中国科学院官网对陈家镛先生的介绍如下:网址https://casad.cas.cn/ysxx2022/ygys/200906/t20090624_1802345.html,化学工程专家。1922年2月17日生于四川金堂。1943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化工系。1951年获美国伊利诺大学(尔班纳—香槟校园)化工系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副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世纪50年代,曾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及伊利诺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并在杜邦公司的研究所任研究工程师,对气溶胶过滤及聚酯连续聚合反应工程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1956年回国后,在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现过程工程研究所)期间,在用湿法冶金方法处理我国难选金属矿,制备新型复合涂层粉末,多相反应工程以及金属、抗生素及酶的分离原理、技术及方法等方面,长期进行具有创新性的科研及开发工作,如研究出高效萃取分离钒与铬、铼与钼等的新过程。长期坚持生产自己研究成功的多种复合涂层粉末,满足了我国国防工业的需要。 图1:陈家镛 1951年,陈先生获伊利诺伊大学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论文的题目为:Mechanism of the Steam-Carbon Reaction in a Flow System(流动系统中蒸汽-碳反应的机理),论文全文:陈家镛博士论文.pdf。此文收录在科睿唯安的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Global (ProQuest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数据库中此文链接为: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2937522340/。 […]

吴信才——大学教授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楷模

吴信才——大学教授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楷模 刘庆生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湖北省教育厅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为了响应和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新时代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工作的意见”及教育部党组34号文件精神,决定在全省高校开展“读懂中国”优秀作品展播活动。在展播活动“优秀作品”中《我和我的祖国》栏目有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吴信才教授的先进事迹介绍。 吴信才教授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一位杰出教授。他1982年毕业于我所在的地球物理勘探系(现在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前身)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简称电子班)留校任教。他运用地球物理专业雄厚的数学物理与电工电子基础知识,经过多年努力率先研发出独具特色的国产地理信息系统MapGIS,填补了国内这一应用领域的空白。据此他获得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是学校信息工程学院创始院长和国家地理信息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他在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大显身手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曾任第十、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九、十届民盟中央委员,第十届民盟湖北省委副主任委员。他先后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等荣誉称号。2020年,吴信才荣获“中国GIS教育终身成就奖”,他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言简意赅的一句话“一辈子,一件事!”概括了他一生对科学技术不懈追求与奉献。 我与吴信才教授由于学科差异没有直接接触,只是在学校学术委员会上听过他的相关汇报以及学校师生口口相传他的事迹,对他的辉煌业绩与艰苦创业经历有所了解。吴信才教授崇高的科学精神和潜心科技研发的高贵品质应当广为宣传和传承,为净化我国当下浮躁功利的科研环境与科技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正能量范例。 作为一个在学校学习工作生活近60年的老教师,我在一些场合向社会公众广泛宣传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中青年杰出教授。国际著名地球化学家高山教授是一位具有国际视野,站在学科发展前沿从事基础研究的楷模,并于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吴信才教授是一位应用研究及技术研发并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的楷模。我认为,作为一个办学起点高的老牌国家重点大学既需要培养“顶天”的基础科学人才,也需要培养服务国家经济建设“立地”的应用人才,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我公开发表过两篇学习高山教授的文章:《我谈高山院士的科学精神,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16年35(3),607-608》和《我与高山院士的交往,今日科苑,2016年第7期67-70》。两篇文章第一时间在博客版发布,获得网友的积极反响。两位杰出教授终因长期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而英年早逝,给国家和他们的家庭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为此,我想利用学习“读懂中国”优秀作品的机会谈一点学习吴信才教授的粗浅体会,供大家分享。 1、学习吴信才教授浓浓的家国情怀。吴信才教授1952年出生在广东省吴川市覃巴镇的一个山村,他是村里第一个大学生。他亲眼见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国家改革开放给农民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他的爱国情怀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据说在他成名致富后为家乡的公益事业做了不少事情,体现了一个大学教授的社会责任感和感恩之心。他是践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培养目标“品德高尚,基础厚实,专业精深,知行合一”的典范,母校今日以他为荣。 2、学习吴信才教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精神。有人告诉我,吴信才教授在MapGIS科技研发初创阶段,整日沉迷于计算机房编制代码曾经累到吐血。他几乎没有任何业余爱好,一心扑在科技研发一线。这种“奋不顾身”的科学精神成就了他的MapGIS的国内领军地位。我想,如果我们的科技工作者能够拥有吴信才教授这样的科学情怀与奋斗精神,“什么人间奇迹都可以创造出来。” 3、学习吴信才教授要做原创科学研究的理念与价值观。他的科学研究起点高,瞄准国家目标,独辟蹊径,研发出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地理信息系统MapGIS,五度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让国产GIS平台MapGIS始终保持国际竞争力。 4、学习吴信才教授谦逊谨慎的高贵品质。据我所知,即使在他成名之后我们也很少在公众场合和公开媒体上看到和听到吴信才教授的“高谈阔论”,这与一些学者总是希望通过媒体夸大宣传成果水平的做法大相径庭。他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的楷模。我在一些文章中谈到成果的公正公平评价话题时提到:对于基础科学研究成果水平应当由科学同行说了算,既不能采用“数数评价”,更不能采用“媒体评价”,而应用成果应该由市场评价,用户是上帝,是评价应用技术成果水平的主体。 5、学习吴信才教授为国培养人才的理念。吴信才教授认为,对于社会应用人才需求而言,学生既要掌握雄厚的基础理论知识,还必须要有一定的专业实践积累,理论联系实际。我认为,雄厚的基础理论知识为学生毕业后科学研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证,实践知识可以为学生面向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提供有力的专业技术支撑。理论与实践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是吴信才教授作为学校信息工程学院创始院长治理学院教学与科研关系的基本理念。这种科学务实的理念为确保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和产出高水平的科技成果奠定了坚实基础。 总之,吴信才教授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他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值得我们广大青年学者和莘莘学子学习与怀念。他是我国大学教授服务国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楷模。 文中有的素材来自“新视线,2022.06.07” 2024年11月25日完成,提交

寒渡陌上时 秋断江南处——入侵植物百日菊

百日菊(Zinnia elegans Jacq.)为菊科百日菊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称为百日草、步步高、火球花、对叶菊、秋罗等。 百日菊茎直立,高30-100厘米,被糙毛或长硬毛。叶宽卵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长5-10厘米,宽2.5-5厘米,基部稍心形抱茎,两面粗糙,下面被密的短糙毛,基出三脉。 百日菊头状花序径5-6.5厘米,单生枝端,无中空肥厚的花序梗。总苞宽钟状;总苞片多层,宽卵形或卵状椭圆形,外层长约5毫米,内层长约10毫米,边缘黑色。托片上端有延伸的附片;附片紫红色,流苏状三角形。舌状花深红色、玫瑰色、紫堇色或白色,舌片倒卵圆形,先端2-3齿裂或全缘,上面被短毛,下面被长柔毛。管状花黄色或橙色,长7-8毫米,先端裂片卵状披针形,上面被黄褐色密茸毛。 百日菊雌花瘦果倒卵圆形,长6-7毫米,宽4-5毫米,扁平,腹面正中和两侧边缘各有1棱,顶端截形,基部狭窄,被密毛;管状花瘦果倒卵状楔形,长7-8毫米,宽3.5-4毫米,极扁,被疏毛,顶端有短齿。 百日菊有单瓣、重瓣、卷叶、皱叶和各种不同颜色的园艺品种。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百日菊原产北美墨西哥高原,现在已在全球广泛分布。当前,百日菊已广布我国大部分地区,主要做园艺观赏和环境绿化之用。由于百日菊已对环境健康与生态安全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危害,故而被列为一般性的入侵植物。 注:本文文字介绍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和(或)出版商,仅用于学术传播等非商业行为。特在此致谢! 图By王从彦@江苏省镇江市丹阳市访仙镇凤凰湖 l 入侵植物相关指标计算方法 l 量化评估植物(包括入侵植物)胁迫抵抗力的指标体系 l […]

科研杂谈,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