圕人堂话题:“图情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号

图谋按:2024年11月24日,圕人堂部分成员就“图情那些事儿”微信公众号展开讨论,特此予以整理。该微信公众号长期关注开放科学,分享的内容,很专业、很前沿,也很规整、很系统,难能可贵! 图情那些事儿:经常在研讨会上看到专家引用我的公众号内容,(虽然去掉了水印),也没有标注来源。 叮咚:@图情那些事儿 这专家不合格啊,专家偶尔也要讲信息伦理的。 图情那些事儿:那种自己不研究,习惯借权力抢夺手下人成果的所谓教授,哪有什么伦理? 叮咚:别的不说了,给贵公众号点赞,确实是中文领域少有的一站式OA科普平台。(点赞!)普通馆员花一天时间把推文捋一遍,基本上就把OA的历史、现状整明白了。 图谋:叮咚老师的点评,言简意赅。 图情那些事儿:感谢叮咚老师支持! 叮咚:哈,主要是一直在学习,从来没道谢过,今天巧了。 图情那些事儿:对于我这种完全用爱发电的博主,大家的鼓励就是我的动力。业余时间,没有收入,单纯因热爱。 筱筱:@图情那些事儿 关注了,向你们学习! 图谋:博爱(注:此处为“双关”用语。因为该公众号运营者大名为博。)。 叮咚:事因难能,所以可贵。这种精神和图谋老师是一样的。 扬抄:图情那些事儿很高大上。 […]

后选择量子测量的放大效应(1)测量

测量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一切技术的基础。科学能够不断地进步,技术能够不断地升级,关键就是测量的能力在不断发展,测量的精度在持续增强。 比如引力波在地球上引起的变化,即使是长达几公里的探测器,也只有10的-18次方米这样的大小,但是我们也已经精确的测量了出来。当然这还不够,有的变化更小,比如两颗一般大小的恒星构成的系统发出的引力波产生的变化就非常小,需要我们想办法更好的测量。比如霍金辐射,温度在10的-8K一下,关键是光强还弱,现在就探测不到。 测量是基础,也是一个精细活。 测量包括三个部分,一个是要测量的现象或对象,比如一个量子比特处于什么样的态上,一个是测量的指针,也就是测量装置,一个是最终给出测量信息的装置,也就是最终把测量指针的变化给出来的装置。 最后这个往往会被忽略,因为第二个和第三个,往往作为测量设备,放在了一起。(测量指针和测量的读取装置) 测量的本质,是在测量的物理量的可能值和测量指针之间建立一个一对一的关系,当测量指针给出一个结果的时候,我们就知道测量的物理量有多大。 在微观世界,测量要遵从量子力学的规律,这就为测量带来很多的麻烦,一个关键是测量指针,天生就不会完全精准,因为有量子涨落。 如果测量的物理量的值比这个量子涨落还小,这就出来问题了,因为无法读取结果,这就是量子测量的问题。(与量子塌缩无关,这个问题我们还无法解决) 这里边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短暂的作用,像黑洞融合这样的剧烈而快速的过程。一种是持续的作用,很弱,但是一直都存在。比如两个黑洞围绕彼此旋转,两个中子星围绕彼此旋转,这个引力波产生的效果就要弱得多。 针对特定的情况,就要发展特定的量子测量技术。第一种的情况,就只能减少量子涨落,比如量子压缩技术,就非常有用。但是产生大的量子压缩,依然很难。第二种的情况,就更难了。但是这种作用是持续存在,可以一直测量,就可以设计一些新的测量方案。 当量子系统和量子指针之间的作用很微弱的时候,就会导致这量子指针的变化非常小,比这个量子指针的量子涨落还要小。 在1988年,阿哈诺夫和他的学生提出了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方法。阿哈诺夫就是提出AB效应的这个A。 他提出来的这个想法,非常有意思。如果量子系统和量子指针没有作用,那么指针自然就不会变化。如果有作用,就是非常小,也会有变化。所以他就想,虽然这个变化非常小,比量子涨落还小,但是它也出现了。所以如果能够找到一个依赖这个变化的操作,那么就可以放大这个变化。 也就是说,如果指针没有变化,就不会有这个操作。如果指针有变化,就会发生这个操作。 你能猜到他想到的是什么操作么?

逻辑是唯心主义,逻辑是形而上学

1 什么是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就是物质是第一性的。 唯物主义认为,自然世界没有意识,不能先验。 唯物主义是后验的,也就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验, 只有通过实验,只有实验结果才告诉我们真理, 一切真理都是从实验结果而来,不能先验, 世界是意识无法预先知晓的。 唯心主义则认为, 尽管没有上帝、自然界不是思维支配的, 但是世界的运行有其自身的逻辑,世界是可以被预知的。 上帝不会置骰子, 世界是可以被认知的,理论是检验实验结果的唯一标准。 用实例说明:正确的理论才是检验实验结论的唯一标准 牛顿、爱恩斯坦持唯心主义世界观,现代主流科学家持唯物主义世界观 […]

相互主体性对思想扩容影响

思想政治教育中主体互动对知识和思想扩容的影响机理**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主体之间的互动对于知识和思想扩容的重要影响及其作用机理。通过分析相互主体性理论,揭示主体间互动如何促进知识的交流与整合、激发思维的创新与拓展,以及塑造积极的价值观和态度,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中,相互主体性理论为我们理解教育过程中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及其对知识和思想扩容的影响提供了深刻的视角。当我们将教育视为一个主体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的动态过程时,便能更清晰地洞察到其中的内在机理。一、知识的交流与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他们各自拥有独特的知识背景和经验。在互动过程中,教育者所具备的系统理论知识与受教育者在生活实践中积累的感性认识相互碰撞。这种碰撞促进了知识的交流,使双方能够分享彼此的见解和信息。例如,教育者通过讲解理论,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宏观的知识框架;而受教育者则以自身的实际经历为例,丰富了教育者对理论应用的具体理解。通过互动,知识不再是单向的传授,而是在交流中得以整合,形成更全面、更立体的知识体系。二、思维的创新与拓展主体间的互动为思维的创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就某个思想政治问题展开讨论时,不同的观点和思考角度相互交织,激发了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这种多元的思想碰撞促使双方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从新的视角去审视问题,从而拓展了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例如,在关于社会公平的讨论中,受教育者可能提出基于个人成长环境的独特看法,这会促使教育者重新审视自己的观点,共同探索更具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种创新与拓展不仅有助于解决当前的问题,更培养了主体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为未来应对复杂的社会问题奠定了基础。三、价值观的塑造与强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中,价值观的传递和塑造得以深化。教育者以身作则,通过自身的言行向受教育者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同时,受教育者在互动中表达自己的价值取向,教育者可以及时给予引导和纠正。这种反复的交流和反馈,使价值观在主体之间得到明确、强化和内化。例如,在关于诚信的讨论中,受教育者可能会分享身边的不诚信现象及自己的困惑,教育者则可以通过分析引导,帮助受教育者树立坚定的诚信价值观。通过互动,价值观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具体的情境和交流中变得生动可感,深入人心。四、情感的共鸣与认同有效的主体互动能够引发情感的共鸣,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认同。当教育者以真诚的态度与受教育者交流,分享真实的情感体验时,能够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使受教育者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种共鸣不仅有助于知识的吸收和思想的扩容,更能增强受教育者对教育内容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例如,在讲述爱国主义时,教育者结合自身的爱国情怀和实际行动,能够激发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爱国情感,使其更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和重要性,并在情感上产生强烈的认同。综上所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之间的互动是知识和思想扩容的关键驱动因素。通过知识的交流与整合、思维的创新与拓展、价值观的塑造与强化以及情感的共鸣与认同,互动促进了教育效果的提升,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塑造个体健全人格、培养社会责任感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有力手段。因此,我们应充分重视并积极促进主体间的互动,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更加丰富和富有成效

从钱凯到上海,怎么走?

这几天,中国与秘鲁的经济合作颇为引人关注。“从钱凯到上海”成了一个热门的句子。 我想知道的是,从钱凯到上海的航船,该怎么走呢?这中间可是隔着茫茫的太平洋啊。既然是要避开马六甲、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那一定就是在太平洋上航海了。这个线路怎么走呢? 从地图上看,即便是走大圆弧,也是从大洋中间穿过的。但是这里有几个问题,我无法想象: 1、大洋中间少有岛屿,有几个岛国也不是在路线上均匀分布,中途怎么补给? 2、如果遇到台风,大货轮怎么避险呢?周围没地方啊。 我记得以前历史课上,讲郑和下西洋,都是沿着海岸走的。为了补给,不敢离岸太远。 不知道上有哪些了解这些信息的专家学者们,能否给我答一下疑

小雪已过,今冬会是暖冬吗?

今日小雪节气后的第三天,按照五运六气理论,每年六气的第六个时段叫做“终之气”,就是从小雪节气开始的,之后将有60日零87刻半的时日,也就是要经过60.875天、共四个节气的寒冷时节,再开启下一年的初之气来迎接新春的天地气象。由于甲辰年岁运(主管全年的大运)是土运太过,司天之气是太阳寒水,在泉之气是太阴湿土,年支的五行属性是土。因此,构成了土克水即运克气的运盛气衰的“不和”之年,以气候变化比较剧烈,“雨湿流行”为特点。又因岁运是岁土太过,并与在泉之气太阴湿土、年支辰土三者五行属性同为“土”而形成“运气同化”,这种既是“同天符”又是“岁会”的年份,会致使全年土气独胜,容易出现气候变化特别剧烈的异常天气,尤其是在下半年会更加突显。 根据《素问•气交变大论》《素问·五常政大论》记载,本年度的气候特点是“雨湿流行”、“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震惊飘骤崩溃”,就是全年以阴雨雾霾大风天气多见,甚至大雨滂沱、狂风暴雨肆虐,容易引发地震、洪水、泥石流、堤坝崩溃等灾害。在我们共同亲历的现实世界中,好像这些情况在不同地区不同时段都不同程度的发生了……接下来的冬天也不容轻视,因为下半年的“同化”会使“湿气独胜”“寒湿相临”的情况更加严重。在疾病发病特点上,以“肾水受邪”“邪伤脾”为主,多见损伤脾肾的病证。轻者病腹痛、腹部胀满、腹泻、肠鸣,四肢发凉(清厥)、心情抑郁闷闷不乐,身体沉重、心烦满闷。重者见四肢肌肉萎缩、腿脚痿弱无力、走路容易抽筋、脚底疼痛,易患胸水、腹水、食欲减退、四肢软弱无力、腹泻等病。 虽然六气的终之气在大寒日结束,但是本年度的五运之终运即从立冬后4日(2024年11月11日)要持续到大寒后13日(2025年2月1日),此时主运是太羽,客运是少徵,因此也是会出现寒气大盛,发病多在肾与肺。正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记载:“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此时段是冬寒与湿令相遇,寒湿凝聚于天地之间,天空阴寒昏暗,大地霪雾迷蒙,一派苍茫凄寒。因此,这个冬天注定是多阴云潮湿、低温多雨雪的冷冬,人很容易受寒湿而发病。此期气候变化剧烈并且天气反常,会使胎孕受损甚至停止发育,一定要多加防护。 《素问·上古天真论》说:“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界的致病因素有一定的天时气候规律,了解这些规律可以及时采取防御措施进行预防;人体自身可以调和情志,内养精神,外防内守,加强自身的抗病能力,提升机体的免疫机能,就可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防病养生目的。余下的时节要注重保护脾肾肺,修身养性、活动四肢、饮食起居规律,选择以活动四肢为主的运动项目,如气功、太极拳、步行运动、健身操、球类、慢跑、广播体操等,坚持每日健身运动,注意运动适量,避免出汗过多,适当调节睡眠时间,冬天睡眠时间宜相应增长。注意调节室内温度、湿度,冬天要保持室内温暖,但不可过热(以21-23℃为宜);在阴雨潮湿寒冷的日子里,切忌睡眠过多,居室宜经常通风、日晒、除湿。在气候异常天气恶劣时不要外出,注意防护,调节心情,稳定情绪,避免性情急躁、焦虑、发怒、熬夜等。 特别提示:中医认为脾藏营舍意、主运化水谷水湿,主肌肉四肢,在志为思。“久卧伤气、久坐伤肉”,过于安逸、久坐久卧、懒惰少动就会伤脾,吃喝太多、营养过剩也会伤脾,忧患太多、思虑过度还会伤脾,而久居湿地、冒湿淋雨更容易伤湿困脾,脾伤则脾虚湿盛,出现身体沉重、肢节肿胀疼痛、容易发胖、舌体胖大有齿痕、大便粘滞不畅、多涎多痰、头晕头胀、头脑昏蒙不清、困倦嗜卧或嗜睡、肌肉松懈、疲乏无力等病证。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该重视并及时找中医辨证治疗。肾为寒水之脏,寒气内通于肾,寒邪太过则伤肾阳,寒湿相合则更伤阳气;而“肺恶寒”,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寒邪外侵,内伤寒饮食,“外内合邪”侵犯于肺则肺寒,轻则发为咳嗽病,重则发为严重的疼痛或腹泻。所以,在寒冷湿盛的天气里,注意穿戴衣帽围巾等保暖防寒、禁食生冷寒凉等食物和饮品,以保护脾肾肺三脏最为重要,是今冬维护健康的关键。 三火谨祝各位朋友冬日阴平阳秘,祥瑞安康!

张海霞︱爱是永不止息

认识陈海珠女士是个美丽的意外惊喜。 五月份前后我们助学计划的捐方赠与亚洲跟我说: Alice,有个慈善基金想资助Tomorrow-iCAN第一代大学生助学计划。 我说:那太好了!热烈欢迎。 中间再无消息,又过了两个月,从基金会传来巨大惊喜: Alice,博爱捐助的善款已经到账了! 这是一笔足够支持助学计划1400个孩子2年的助学金的巨额捐助!这真的太好啦,可是到现在我还没见过捐助人呢!我一定要见见,当面致谢。 一直等到3个月后我才终于见到这位大善人本尊–博爱创始人Christine陈海珠女士。9月底她带团队来北京,说有时间见面详聊一下助学计划,太好啦! 这次见面安排在iCANX科学家俱乐部。那天天气很好,海珠他们一行上午有行程,大家就安排在四楼露台共进午餐,边吃边聊。我在露台上激动地等他们一行6人,海珠女士第一个走过来跟我拥抱: Alice! OMG!原来,陈海珠女士是一位优雅慈祥的老妈妈! 那天,她坐在我旁边,话不多,她的先生陈医生年纪更大一些,也非常温和,两位新的博爱计划的负责人Eilly和Lock都非常积极健谈,加上这个说起来就没完的我,那天中午的午餐会开得非常热烈,我详细介绍了第一代大学生助学计划的来龙去脉、开展情况以及未来打算。海珠女士非常支持,她说:“要扎扎实实地帮孩子们提高,不考上大学也要提升他们自己的素质和能力,适应社会。”时间很有限,大家聊得意犹未尽,热情地合影留念。我跟Eilly约了10月9日在香港见(iCANX在香港办一场活动),Eilly说会安排志愿者来帮忙(她果然带了4个志愿者来到会议的现场帮了很大的忙)。 (中间穿黄衣服的是陈海珠女士、蓝衣服的是她的先生陈医生) 临走的时候,大家互相赠送礼物,海珠赠送我的是他们博爱学校的一套精美的书籍。我赠送了iCANX的礼物。因为太忙,这套书籍就放在我桌子上了。十一要出门,想起来这套书还没看,于是就拿回家,晚上睡觉前翻翻,没想到这一翻就翻了一整夜不能入眠! 海珠和她的博爱真的是太出人意料了! […]

热词“新质生产力”的冷思考

热词“新质生产力”的冷思考 个人一直比较执着自己固有的研究方向,因此很少关注热点问题,也很少发表蹭热度的文章,因为蹭热度的文章其创新性已经大打折扣了,但近期被“新质生产力”这个热词触动了一下。 俺在知网搜了一下,的确火得不得了,以“篇名精确”检索“新质生产力”,从2023年341篇,到2024年11月24日井喷到13267篇,其中CSSCI文章1545篇,CSCD文章97篇;如果扩大到“主题”检索“新质生产力”,则在1年多时间里知网的文章数量就超过20000篇,照这个增长趋势,过不了几年就会增到数十万篇。从简单的知网检索也可以发现一个现象,社科的作者更热衷于写这类文章,发文量是理工科的10多倍;另一现象是很多这类文章都是首发的,说明期刊和作者都愿意追求先发让大家能看到和引用。 由于上述文章的井喷态势,使得有些文章刚发表一年被引用就高达数百次,被下载量就达数万次,这是一些传统学科的期刊和作者所不可想象的。有些领域发表的许多重要文章,发表一二十年的引用次数也就是几百次,下载量也就是几千次。这也促使部分作者和期刊更热衷于追随热点。 说实际的,“新质生产力”问题真有必要用数万篇文章乃至数十万篇文章去论述吗?从简单层面上去理解,新质生产力就是先进生产力,而先进生产力是多年来科技界和企业界及政界一直在为之努力的。很显然很多文章都是雷同的,说了等于没说,就是图个热闹。但发表这么巨量的文章却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如果一篇文章从思考、撰写、投稿到出版,不说多了,只要耗费一个人一个月的时间,累计起来可能要耗费很多人一辈子的时间!上面问题的对错俺不必多评论。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这一过程并非全然无弊和不存在风险,例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研发、设备购置、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对于中小企业而言,这可能会构成较大的财务压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升对劳动者的技能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源进行员工培训和教育,以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和需求;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能面临数据泄露、黑客攻击等信息安全风险,个人隐私保护也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能导致就业结构的深刻变化,一些传统行业的工作岗位可能会被自动化取代,这种变化可能带来就业市场的动荡和不安定;现有的基础设施可能无法完全适应新的生产模式和业务需求,需要大量投入进行升级和改造;不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差异很大,一些地区可能无法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支持。这可能导致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和差距进一步扩大;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一些地区和人群可能无法获得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导致他们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可能导致地区间的发展不平衡和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Meta Prompting: Learning to Learn Better Prompts

论文COLING 2022《MetaPrompting: Learning to Learn Better Prompts》旨在解决: 1. Soft prompt方法使用可学习的参数来替代prompt模板中固定的token,尽管在少标注文本分类任务上性能优异,但是其表现随模型初始化参数不同会出现很大的波动。 2. 人工选择soft prompt模型参数需要对语言模型内部工作机理的深入理解和大量试错,并且在遇到不同少标注任务时难以复用。 论文将目光从任务专用的soft prompt模型设计转移到任务通用的模型参数初始化点搜索,以帮助模型快速适应到不同的少标注任务上。采用近年提出的基于优化的元学习方法,例如MAML、Reptile等,来搜索更优的soft […]

科研杂谈,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