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跋集之2:《全球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后记 《全球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后记。转摘自 钟茂初、史亚东、孔元: 《全球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版。 在拙著《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出版之后,写作一部《全球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念头便断断续续地出现。之所以有这样的念头,发端于以下几方面的思考。其一,对于经济学的第一个思考。因为,传统经济学理论之中,只有讨论企业和消费者行为的微观经济学和讨论国家层面问题的宏观经济学,而对 “人类整体”的利益与行为是缺乏认识的,但是“人类整体”作为利益主体和行为主体又是确确实实存在且不可忽视的。由此萌生了是否应当构建“人类整体观经济学”的思考;其二,对于经济学的第二个思考。传统经济学所讨论的优化配置问题,往往不考虑大前提的变化,斤斤计较于成本收益分析(小数量级、大概率事件),却往往不考虑系统崩溃的风险(大数量级、小概率事件),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就是最典型的例证。而生态环境问题,就是这样一个往往被经济行为主体忽略的大前提,如果生态环境出现了不可逆的变化,那么此前的经济增长还有何意义?所以,经济学的优化配置工作之先,一定要确定基于生态系统承载力的“经济总规模”约束。而确定这个“经济总规模”约束,就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的立足点;其三,对于经济学的第三个思考。传统经济学理论拓展所讨论的外部性问题、公有地悲剧问题,其最典型的例子都是关于全球生态环境的,如热带雨林的破坏、湿地的破坏、地下水的耗竭、河流的污染、海洋的污染、大气的污染等。在资本经济中,企业等主体在生产过程中实现利润的基本手段是“成本转嫁”,即通过成本外部化将之转嫁为自然生态环境的损耗。利润实现过程中,或是将生态环境影响的成本转由欠发达国家承担,而欠发达国家只能最终转嫁由地球生态系统承担,或是依赖技术的优势将风险成本遗留给了整个社会甚至是后代人。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公有地悲剧”行为针对的对象无非是湿地、森林、地下水、河流、海洋、大气层及外空间等。由此可见,经济学如果要反映现实的话,势必朝着讨论“全球可持续发展”相关问题的方向而拓展;其四,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个思考。“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在现实中被越来越广泛地使用,但是,但多数人并没有真正理解其原本涵义。我们应当追求的是“地球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而不是“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所以,“可持续发展”只有在全球的视角下才符合原始目标,而现实中司空见惯的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乃至一个居民小区的可持续发展之类的说法,都是远远偏离可持续发展本意的。因此,有必要构建“全球可持续发展”理论,使“可持续发展”回归本意;其五,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第二个思考。随着工业化的、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由于人类经济活动导致的“不可持续问题”日益深广、日益严峻,从个别性的、局部性的、一时性的问题发展到全域性、累积性、无时不刻、无所不在的问题。一个局部的人口增长、自然资源耗竭、排放增长,都必然导致全球生态系统的持续劣化。各国之间,虽然空间上有距离,但相互之间经济活动的行为影响已经是无所不在了,全球各国已经真正成为“鸡犬之声相闻”和“蝴蝶轻轻扇动一下翅膀,遥远的国家就可能造成一场飓风”的地球村了。因此,以“地球村”为主体的经济学研究势在必行。其六,对于国际环境合作现实状况的思考。2009年底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哥本哈根会议,热闹非凡,但最终并没有达成任何有实质性内容的协议,全球协作前景悲观,不禁让人对人类整体生存环境而感到悲观。从会议争论的要点来看,主要纠缠于“责任分担”。从学术角度来看,在理论上缺乏国际环境责任分担的公平性准则,未形成国际环境合作达成博弈均衡的充分必要条件。由此而认识,“全球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不可或缺的。 联合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哥本哈根大会期间,有一篇佚名网文《两分钟给你讲清楚哥本哈根大会》,极为形象地反映了各国对于全球环境合作的现实状况。不妨抄录如下: “如果一百多人在漏水的船上讨价还价谁该往外多舀水,那是明摆着的愚蠢,事实上没有人会这么干,连船上最自私的人,也会拿出大公无私精神拼命地舀水。 但事情若是再复杂些,就会有新鲜的现象出现了。如果,船上的人算计一下:在这条船沉没前,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安全抵达港口,危险属于下一船乘客。此时,有很多人就会停下来安静地欣赏海景了。哪怕这条船在抵达港口前会沉没一部分,比如灌满一个叫“马尔代夫”的船舱,其他舱室的人,基本上都会无动于衷。 更复杂的情形是,如果这艘船超重,需要乘客们把携带到船上的金银细软抛下船,争吵就来了。穷人们说,富人钱多经得起糟蹋你先扔,至少得再扔40%;富人则说,你们穷人那堆破烂儿又沉又不值钱你先扔;穷人们说,我们扔也可以,但你们富人得拿出年收入的0.5-1%补偿给我们,还得教会我们发财致富的秘诀。富人们说,别那么贪心,白给你们100块可以考虑,多了别想,你们救的又不是我们,是你们自己。 穷人们说,我们坐这船才几天,你们富人坐好几年了,生生把新船坐成了破船,现在多出点补偿是天经地义的;富人们说,以前谁知道这船是会坐破的,再说,如果不是我们富人发明了船,你们今天能坐上船出海看西洋景吗?还有,今天这船要沉了也是我们发现的,要不你们被淹了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呢。 争吵没完没了,眼见船越来越漏得厉害。于是船客们聚到“京都”船舱,穷人们仗着人多通过了一份《协议书》,要求富人们赶紧扔东西,穷人可以暂时不扔。全船最富有的富翁说,天下哪有这道理,我不跟你们玩了。穷人们说,你一家载的行李最重,负担就占了全船的1/5,你不扔谁扔?富翁说,我的东西是最重,但也最值钱,我的行李占全船1/3的价值,才占了不到1/5的重量,凭什么让我扔?你们看看那个壮汉,他的行李也占了全船1/5的负担,可它的价值连1/20都不到,就该让他多扔? …… 争吵就这样持续着,拿出“谁多扔谁少扔”方案的可能性很渺茫。几乎所有的船客们都派代表郑重地聚集在名为“哥本哈根”的船舱里,最终得到一个共识:‘我们都发现并且承认,这船在漏水,而且是会沉的’。” 我一直认为应当把这篇通俗的文章作为全球公民对于全球环境问题的启蒙读物。从这篇寓言式的通俗网文可以看出:在2012年 […]
斐济群岛发生5.8级强震:关注11月强震频发
斐济群岛发生5.8级强震:关注11月强震频发 杨学祥 关键提示 2019年6月以来的数据显示,地球6级以上强震极大值受潮汐组合控制,具有双周循环的潮汐波动特征。自2019年1月1日开始至2024年11月7日截止,潮汐波动规律明显存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091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648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3115.html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32DhYzpryB 北京时间12月1日17时至12月2日8时,受太阳日冕物质抛射(CME)爆发影响,地球出现3小时Kp为7的大地磁暴,3小时Kp为6的中等地磁暴,以及9小时小地磁暴,目前地磁活动还在持续中。(Kp指数即全球磁场指数,其反映的是每三小时地球磁场活动的情况,数值越大对应的地磁活动越强) https://so.html5.qq.com/page/real/search_news?docid=70000021_085656bfd2c96352 厄尔尼诺指数下降周期在地磁暴期间快速终止,进入上升区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9880.html 2022年6-8月高温干旱之后,9-12月全球大震来了: https://www.sohu.com/a/577699617_120158407 […]
准静态过程假说的梗概
准静态过程假说是笔者在平衡态热力学基础上,提出的新的热力学学说. 本文拟介绍准静态过程假说的梗 概,供参考. 1. 热力学平衡态 热力学平衡态,也称系统状态,是指系统的热力学性质均确定且单值,并不随时间改变. 处于热力学平衡态的系统,必须同时实现热平衡、力平衡、化学平衡及相平衡四大平衡. 热平衡是指系统温度确定且单值,系统不同区域间不发生热传递; 力平衡是指系统压强确定且单值,系统不同区域间不发生物质传递; 化学平衡是指恒温、恒压及环境不提供有效功的前提下,从宏观角度观察,系统内部不发生化学反应; 相平衡是指恒温、恒压及环境不提供有效功前提下,从宏观角度观察,系统内部不发生相变. 2. 准静态过程 为方便功、热值的获取,同时也为了方便微积分在热力学中的应用,准静态过程假说将所有热力学过 程的实现方式均指定为准静态过程;即要求①过程任一瞬间,系统均无限小的偏离平衡,并随时可恢复平衡; […]
SARS并不陌生(2003)
SARS并不陌生(2003) 武夷山 (发表于《科学时报》2003年5月30日) 随着人类文明不断进步,地球成了一个地球村,怪病(包括难以解释的瘟疫)的种类恐怕也会越来越多。因此,美国疾病控制中心设立了一个“难以解释的疾病和死亡研究项目”(Unexplained Illnesses and Deaths Project)。参与该项目的科学家构成了密切的交流网,他们不断积累这些怪病的病例,试图揭开它们的神秘面纱,争取今后在怪病酿成灾难之前就将其制服。 1993年5月,美国新墨西哥州的一个印第安保留地小镇 Littlewater 的居民弗洛雷娜·乌迪得了古怪的呼吸道疾病,她发烧,头疼,喘不上气。她过去得过哮喘,但是从未有如此严重的症状。3天后她就死去了。5月14日,乌迪去世前与她同居的男友梅里尔·巴贺在驱车参加乌迪葬礼的路上突然病倒,呼吸困难,指甲和嘴唇变紫,皮肤变黄。亲属将他送往医院,当汽车赶到医院时,他已经死亡。随后的三周之内,在新墨西哥、亚利桑那、科罗拉多和犹他4个州交界的区域内又有十几人死亡。联邦政府疾病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员立刻行动起来,与当地的医生以及印第安部落的首领携手努力,共同追根寻源。有关血样和组织样本被送往100家不同的医院实验室,要求各家独立地寻找病原体。部落领袖提供了一个有用的情况:由于当年一种坚果大丰收,导致鼷鼠的数量猛增,而在历史上的1918年和1936年,凡是鼷鼠数量多的时候,人得病和死亡的也多,在坚果不够鼷鼠吃的情况下,它们就进入居民家庭偷吃的。在这一提示的启发下,研究人员终于在巴贺死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解开了谜团:病人的血样表明,他们体内的抗体在与一类叫作杭塔(Hanta)的病毒搏斗时,身体出现了异常反应。科研人员首先从血样中分离出了病毒DNA。然后,利用 PCR技术,在几小时内将这种遗传物质倍增了几百万倍,再将这种神秘 DNA 与杭塔 DNA进行对比。后来对野鼷鼠的测试表明,它们确实带有杭塔病毒。 […]
我的专著蜚声海外(范洪义作)
除了老外写的专著中整段介召我的工作外,海外知名出版社主动提出要翻译我的专著为英文出版(见其来信照片与书著),可见我对量子力学的贡献已经蜚声海外,不管现今国内学术权威如何想禁锢我的理论也是徒劳的,因为我的方法因太甚本而重要,结果又简洁,实际上每一个理科生学量子力学课都应该学到手,就像学了微分必须学积分一样,人只要学到狄拉克符号就应立即学如何对右矢-左矢积分,人一旦知道坐标表象就应该直接学纠缠态表象,否则就是浮光掠影学个皮毛。 写到此,我不禁想起天才物理学家费曼,人们都为他的离世而惋惜 ,老天爷何时再赐如此聪慧的大脑给人类呢! 而费曼的心目中狄拉克是英雄,胜过麦克斯书。 而我能独开户牗发展狄拉克的符号法乃至于续写半部量子力学,也是千载难逢,要是费曼还健在,他肯定会不耻下问学习我的理论并赞赏之。这里用得着唐代诗人温庭筠的诗句:“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以及“客愁看柳色,日日逐春深。荡漾春风里,谁知历乱心”。那些一蹴而就、春风得意踌躇满志者如何能理解真正做学问人的辛苦与辛酸呢!
模拟与数字,频分与OFDM
模拟与数字,频分与OFDM 许秋雨,2024.11.23 通信就是搬运信息,如语音视频等,与搬家一样。模拟通信就类似搬运组装好的家具,这时不好打包送递,但两边都是现成的,很方便。数字通信类似搬运零件,即发送家把家具先拆散成最小的零件,到目的地后,收家再把零件组装起来。这时打包递送方便,但两边不方便。 从前迫于电子拆散速度跟不上,即两端的拆散和组装速度来不及,没法做高速数字通信,只能做模拟通信,如1G的频分。发端做频分为的是收端方便,因为不同用户间在模拟域内相互正交,即用不着数字化也正交,这样用户间的区分实现起来方便,即可用模拟实现。可是,因为要在模拟域内也正交,要做到这样,这时的频谱利用率不高。 如果不要求用户间的信号在模拟域内正交,怎么也能很方便地用某种反相关性来把它们分开呢?OFDM 恰好能做到这样,但是它要求信号是数字的(离散的)。这时OFDM信号尽管在模拟域内不正交,但在离散域内可正交,更重要的是OFDM不光能更有效地“频分”还能很有效地(天生地)消除码间干扰【1,2】。只是它要求是数字通信。可是,正如上面所说,多年前两边的拆散速度还跟不上(如ADC, DSP芯片速度还跟不上),所以做数字困难,尽管OFDM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了,可难以实现,难以实时。 随着ADC,DSP芯片速度的提升,终于在十几年前的 4G时代OFDM能在手机上实现了,手机上都能做,别的设备就更能做了。 要说电子工程(EE)与计算机(CS)的区别,那就是EE大多要求实时,而CS就不一定。遗憾的是,现在人们都被人工智能(AI)打了鸡血,大多EE的人也都已忘记了自己的本分! 【1】“解决码间干扰(ISI)一直是数字通信物理层的最主要工作”,《》, 【2】“原来如此”,《》,
从“英国算”到“语数外”
从“英国算”到“语数外” 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物理教育家、北京大学原物理学系主任赵凯华先生于2024年11月18日去世,享年94岁。微信公众号《返朴》转载了赵先生90岁时的讲话《我对物理教育的看法》。我读后颇受教益,这里仅说一个问题。 赵先生在中学时代的学习就非常好。他说:“按当时的说法,中学的主要课程是英 (语) 国 (文) 算 (学),我样样都花了很大的精力去学好。” 赵先生读中学是在1940年代,离开今天已经有80年了。他说那时候中学的主要课程是英语、国文和算学。国文基本上就是现在的语文,算学就是现在的数学,只是名称不同。 我读中学是在1950年代后期到1960年代前期。那时候就没有赵先生这样的说法了,至少我没有听说过。从40年代传下来还仍然流行的关于教育的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还在。关于文科,似乎大多数人都避而远之。我高考时,报考理科的学生考试科目为语文、政治、数学、物理、化学、英语六门、报考文科的考试科目为语文、政治、数学、历史、地理和英语。每一门课程的得分都是等同的一百分。 现在,高考的三门必考而且分数权重最高的课程,是语文、数学和外语(基本上就是英语),这样,现在中学的主要课程与80年前基本上是一样的。只是学生们为了叙述的方便,排列的次序有些差别罢了。 语数外是中学最重要的课程,我赞同这样的看法。虽然从原则上说,中学生应当学好每一门课程,中学所学习的知识都是人生的常识,每一个人都需要懂得。但是,学习总有一个基础,为了学好中学的这些课程,首先需要学好语数外。语数外学好了,学习其他课程就比较容易,即使是自学,也相对容易学懂。 语文与40年代的国文虽然名称不同,选择的课文也不同,但是开课的目的基本上差不多,都是教语言和文学。学习语文首先是会断文识字,会读书写文章,但不光如此,学习和运用语文还是思想的锻炼和提高。人的思维与语言有关,或者说,人思考问题总是需要依赖某一种语言。也可以说,语言是思想的反映。有时候,我们觉得对于一个问题不知道如何表达才好,实际上还是自己对于这个问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现在有人反对学习外语,他们以为现在AI翻译软件日益发展,依靠AI软件就可以读懂外语了。其实,自己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不但与人交流方便,看外语书籍方便,而且在思考问题时也可能有另外的收获。实际上,我们许多人除了掌握普通话之外,还有自己不同于普通话的方言,这也是有略微不一样的思考方式的。方言离开普通话的“距离”越远,即两种方言差别越大,思考方式的差别也越大。 语言的翻译是一桩很困难的事情,不要说两种完全不同的语言,如汉语和英语,就是同一种语言的不同方言,或者不同时期的两种语言,如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要准确的翻译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往往只能翻一个大概的意思,很难完全准确的翻译。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各种语言背后的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 […]
一品 一味 一人生——茶
茶(Camellia sinensis (L.) O. Ktze.),是山茶科山茶属灌木或小乔木。 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 花白色,花柄有时稍长;萼片阔卵形至圆形,无毛,宿存;花瓣阔卵形,基部略连合,背面无毛,有时有短柔毛;子房密生白毛;花柱无毛。 蒴果3球形或1-2球形,高1.1-1.5厘米,每球有种子1-2粒。 花期10月至翌年2月。 注:本文文字介绍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和(或)出版商,仅用于学术传播等非商业行为。特在此致谢! 图By王从彦@江苏省镇江市京口区镇江古城墙遗址公园
美丽的另一面是罪恶——恶性入侵植物马缨丹/五色梅
马缨丹(Lantana camara L.),又名五色梅、五彩花、如意草、臭草等,是马鞭草科马缨丹属下的一种常绿灌木或蔓性灌木。 茎枝呈四方形,具有短柔毛,通常有短的倒钩状皮刺。 单叶对生,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3-8.5厘米,宽1.5-5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心形或楔形,边缘有钝齿,表面有粗糙的皱纹和短柔毛,背面有小刚毛,侧脉约5对;叶柄长约1厘米。 头状花序呈伞房状,顶生或腋生,属于无限花序,每个头状花序的小花数量约为20个,花序直径1.5-2.5厘米;花序梗粗壮,长于叶柄;苞片披针形,长为花萼的1-3倍,外部有粗毛;花萼管状,膜质,长约1.5毫米,顶端有极短的齿;花冠黄色或橙黄色,开花后不久转为深红色,花冠管长约1厘米,两面有细短毛,直径4-6毫米;雄蕊4枚,内藏;子房2室无毛。 核果肉质,球形、卵形或椭圆形,直径约4毫米,幼时绿色,成熟时紫黑色;种子细小多汁。 马缨丹原产南美洲,因其五彩斑斓的花朵而极具观赏性,最初由荷兰探险家引进欧洲,后逐渐传至世界各地。马缨丹因其具有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适应性强、生态幅广等特性,同时在新生境中往往缺乏天敌和竞争对手,从而使其可以在新生境中快速扩张和蔓延并常常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大面积的单优群落,并对环境健康与生态安全构成了显著危害,特别是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造成了严重威胁,故被列为恶性入侵植物。当前,马缨丹已被列入了《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第二批)(环境保护部 环发[2010]4号 关于发布中国第二批外来入侵物种名单的通知 2010年)和《重点管理外来入侵物种名录》(农业农村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海关总署 […]